驻保加利亚大使董晓军在保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动态清零”政策是中国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

2022-05-27 16:45

    2022年5月26日,驻保加利亚大使董晓军在保《24小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动态清零”政策是中国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全文如下: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十分严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虽总体有所好转,但仍复杂严峻。一些保加利亚朋友对此很关心,有的对中国政府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有一些不解和疑问。我愿意在这里作一些介绍。

    一、中国当前疫情情况如何?

    今年2月底以来,面对传播性和隐匿性显著增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中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工作经历了武汉保卫战之后最为严峻的考验。对此中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第一时间统筹调配检测、流调等力量,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目前,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上海疫情继续整体向好,北京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仍有感染传播风险。

    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在记者会上对中国境内对新冠疫情的“清零”政策提出了一些看法。世卫专家还强调防疫要平衡经济和社会运行。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使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柳叶刀》杂志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称,新冠大流行期间,全球超额死亡估计达1820万人,超额死亡率为每10万人120人;中国超额死亡率仅为每10万人0.6人。正是得益于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今年3月以来,中国疫情防控经受住了严峻的防控考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中国的“动态清零”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它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规律。“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保护了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弱势人群,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诠释。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中国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是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务必守住的底线。

    “动态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而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等一系列“法宝”,使中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三、“动态清零”政策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动态清零”有三方面的子目标:一是有效保护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二是有效保护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免受病毒和疫情造成的冲击。三是有效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三个子目标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协同的。三者之间的平衡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具体说,我们可能在实行某些具体策略和措施的时候,在短期之内,牺牲了一些局部地区和一部分人的生活便利性,使局部地区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换取最广大地区、最广大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今年一季度,尽管吉林、上海等地暴发严重疫情,中国经济和外贸仍实现4.8%和10.7%的增长,再次证明了“动态清零”政策的有效。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使中国在实现自身经济强劲复苏的同时,向全世界提供防疫、生产和生活物资,助力各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缓解各国通胀压力,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有观点认为,奥密克戎传播很迅速,但是在感染者中轻症和无症状比例比较高,中国还有没有必要采取如此严格的防疫政策,是否可以选择“躺平”?

    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选择了所谓的“躺平”,他们是两种免疫状况并存。一是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靠自然感染形成群体免疫,已经有比较多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二是通过主动接种疫苗来获得主动免疫。中国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加抵抗力,建立免疫屏障。目前,中国已接种了33亿多剂新冠疫苗,90%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但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也不平衡。老年人和儿童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不管“防”,只管“治”,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病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同时,还可能形成规模性反弹,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不动摇。当然,也要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如加强疫苗接种,加快药物、疫苗等研发,各地做好医疗资源、隔离床位、有效药物、物资供应、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