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保加利亚大使戴庆利接受保《言论报》书面采访

2024-08-20 16:17

2024年8月19日,驻保加利亚大使戴庆利接受保《言论报》书面专访,宣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就中保关系、“一带一路”合作、两国建交75周年等回答提问。采访全文如下:


一、大使阁下,您是第一次来保加利亚吗?如果是,您对保加利亚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戴庆利:2018年我曾随代表团来保,参加了在索非亚举办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相关工作。保作为时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积极引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会晤期间,中保领导人共同为中国—中东欧农业合作示范区揭牌,保提议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全球伙伴中心,保当年还主办了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为中国—中东欧合作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隔6年,作为新任中国驻保大使重回故地,我对保又有了进一步认识。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器、总数位居欧洲第三的文化古迹,斯拉夫文字和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播和发扬,以伊万·伐佐夫、埃林·彼林为代表的作家以其传世之作滋养着当代文学。

这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在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浓缩着高山、平原、山谷、湖海等多种地貌,芬芳玫瑰、葡萄美酒、阳光海岸等魅力元素充盈其间,生物多样性居全欧洲第二。

这是一个对华友谊深厚的国家,世界上第二个同新中国建交,历届政府均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新中国首例涉外婚姻就是与保加利亚人。在同保各界接触中,我深切感受到很多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深化对华合作的强烈愿望,这为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二、今年是中保建交75周年。您认为应如何加强和提升中保关系?

戴庆利:中保建交75年之际,重温建交初心,总结双边关系发展经验,对推动中保在百年变局中携手前行,有着重要意义。

75年来,中保坚持做互尊互信的好朋友。保方长期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重要政治基础。双方始终平等相待,尊重彼此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相互了解和互信不断加深,两国关系实现了从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的迈进。

75年来,中保坚持做合作共赢的好伙伴。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持续加强在农业、新能源、通信、汽车制造等领域务实合作。如今,中国已成为保在欧盟外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保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

75年来,中保坚持做文明互鉴的同路人。中东欧国家首个揭牌运营的中国文化中心、巴尔干半岛第一所孔子学院均落户索非亚。保汉语教学方兴未艾,两国留学生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一批批精通彼此语言和文化的人才为中保文明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两国地方交往积极活跃,文化团组互访频繁,人力资源合作有声有色。

展望未来,两国关系还有巨大潜力有待挖掘。中国视保为中东欧地区重要合作伙伴和中欧关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致力于加强和提升中保关系与务实合作。作为新任中国驻保大使,我将同保各界一道努力,将中保战略伙伴关系推向前进。

——我们要赓续传统友谊。双方应巩固高层交往势头,支持两国政府、立法机构、政党等保持经常性交流和政策沟通,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为中保关系高水平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我们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中方愿用好保区位优势,探讨加强两国铁路、港口等互联互通合作。中保都以绿色低碳转型为优先事项、在IT领域有竞争优势,可以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电子商务等为切入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务实合作新亮点。

——我们要持续扩大人文交流。中方愿同保方不断拓展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地方、媒体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支持两国语言教学,鼓励两国各层级、各领域交流互访。双方应继续提高各自签证便利化水平,加快开通直航步伐,为两国人员往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我们要加强国际事务对话协作。双方应始终坚持中欧关系伙伴定位和合作主基调,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引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走深走实,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新使命。期待两国以建交75周年为新的起点,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在互利共赢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三、不久前,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方向。这次会议对中国和中保关系有何意义?

戴庆利: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久前在北京成功召开。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下一步将形成数千项具体改革方案,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所有改革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实现改革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会强调,要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会要求要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发展靠的是开放包容,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搞“脱钩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坚决摒弃“新冷战”,选择主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不仅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包括保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IMF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使其他经济体产出平均提高0.3%。

保位于东西方交汇之地,是欧亚之间的贸易走廊,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我们愿与保方一道,用好三中全会政策红利,积极推进双边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增进两国民众福祉。

    四、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曾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和平对话,推动巴勒斯坦各派内部和解。请问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是否会扮演同样的角色?

戴庆利: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国坚定做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从支持沙特、伊朗推进改善关系进程,到承办巴勒斯坦各派内部和解对话,再到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为指导,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始终努力凝聚国际社会共识,着力打造推动解决热点问题成功实践。

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不安全基础上;主张坚持合作之道,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来实现安全;主张寻求可持续安全,消除不安全的土壤。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

关于乌克兰问题,中国既不是危机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但我们没有隔岸观火,而是一直在为实现和平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不论是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还是同巴西共同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不论是积极同俄、乌领导人对话,还是派特使4次穿梭斡旋,都展示了中国为劝和促谈的决心和努力。个别国家和组织大肆炒作“中国助俄论”和“中国责任论”,企图将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责任甩给中方,这颠倒黑白,用心险恶。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冲突最终只能通过谈判解决。各方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加大停火止战的外交努力,鼓励俄乌双方谈起来、谈下去,而不是火上浇油。中方未出席今年6月在瑞士召开的和会,并不代表不支持和平。中方支持适时召开国际和会,不论是否在北京,最关键的是和会应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三个重要元素。中方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贡献中国智慧。

    五、“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要,但保加利亚民众对此了解并不多。您能介绍下“一带一路”倡议和加入它的意义吗?

戴庆利: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年间,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繁荣。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重现活力,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实现了当地民众长期以来将国土全部连接起来的梦想,乌兹别克斯坦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塞内加尔干旱地区村民饮水更安心,卢旺达咖啡通过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热销……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见证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践和广泛影响。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反对保护主义、单边制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反对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保加利亚于2015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首批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两国合作自此翻开了新的篇章。经贸合作持续升温,两国贸易额在保加入了“一带一路”的9年里,增长了2倍多。保玫瑰制品、酸奶制品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热销,中国企业在保承建的生物质发电等多个项目顺利竣工,中资金融机构助力保船运产业发展壮大,中资企业投资建设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光伏发电厂等项目在保加快落地。

明年是保加入“一带一路”合作十周年。我们愿与保方一道,坚定信心、携手前行,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在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等领域加强对接合作,为保加利亚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六、人工智能是近期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害怕失去工作,因为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做所有事情。作为来自高科技国家的大使,您怎么看?

戴庆利:短期来看,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对一些职业产生了负面冲击,如文员、银行柜员、翻译、设计师等。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现有的数据、模型、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无法应对超出现有知识范畴的非常规、创造性的任务,也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情感需求。因此,完全替代人类的强人工智能尚不具备可能,许多工作仍然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还要看到,AI正加速赋能各行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甚至全新的职业。比如,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汽车产业融合,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一批新职业。中国政府将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2021年中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明确了人工智能各类活动应遵循的基本伦理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国于2022年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智能向善的宗旨,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打造可审核、可监督、可追溯、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中方愿同保方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开展沟通交流、务实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