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保加利亚使馆临时代办王敏在《24小时报》发表署名文章

2025-04-17 20:00

    2025年4月15日,驻保加利亚使馆临时代办王敏在《24小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实现互利共赢》,全文如下:

    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挑起全球范围贸易战,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应,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有评论认为,高额关税将对经济结构单一、出口依赖度高的贫穷国家造成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警告称,贸易战将对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负面影响,那些最脆弱、最缺乏能力应对当前挑战的国家更令人担忧。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认为,美国加征关税或将导致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总体萎缩约1%,给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前景带来巨大影响。虽然几天后,美国又宣布暂缓实施部分措施,但关税大棒依然高悬。这种在国际事务中唯我独尊、反复无常、如同儿戏的做法,不仅不够严肃,更是将其极限施压、唯利是图的戏码充分演绎,完全失去了一个世界大国应有的风范。

    美国发动关税战,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经济利益的掠夺,是对自由贸易体系和全球共识的公然背叛。

    国家间的贸易平等指的是,根据所在国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确定该行业关税税率,以调整因过度竞争导致的贸易失衡,公平贸易的关键是要确保贸易的机会平等,让各国都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应有的份额。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机制下,各国已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即各成员都要遵守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原则。过去几十年来,关税减让是大趋势,这也显著加快了全球贸易的流速,促进了全球化资源合理配置,总体上增进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居民的生活福祉。因此,美方以贸易逆差为由,单方面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大比例商品关税,人为切断原有成熟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打破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贸易规则,严重干扰各国经济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这是对自由贸易体系和全球共识的公然背叛,理应受到WTO成员的谴责和反制。

    美方发动的关税战,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经济利益的掠夺,与其号称的“对等”“互惠”背道而驰。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逻辑混乱,税率计算简单粗暴,对各国(地区)确定的所谓“对等关税”税率,并非如美方声称的以“该国(地区)对美关税税率+非关税壁垒”计算得出,而是简单地将美对该国(地区)的逆差占该国(地区)对美出口额的比率,作为确定所谓“对等关税”税率的重要依据,将该比率打对折后作为加征关税税率,这种简单随意的测算方式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缺乏合理正当依据,令人瞠目结舌。由此可见,美国关税政策的出台,完全出于一己私利,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美国打着所谓追求“对等”“公平”的旗号搞零和博弈,本质上是追求“美国优先”“美国特殊”,是以关税手段颠覆现有国际经贸秩序,以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以牺牲全世界各国的正当利益服务美国的霸权利益。中国坚决采取反制措施,不仅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发展权益,也是负责任大国的体现,是对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尊重,是对公平正义和多边贸易体制的有力维护。

    美国国内经济结构失衡,不能迁怒其他国家,单边加征关税的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从近日美方表态来看,消除贸易赤字是其根本诉求,美方认为巨额贸易逆差让美国“吃亏”。实质上,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既是由各国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格局决定的,更是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必然结果。

    以中美两国贸易为例,中国并不刻意追求顺差,事实上,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从2007年的9.9%降至2024年的2.2%。中方对美贸易顺差成因复杂,涵盖货物、服务贸易计价核算方式,以及生产要素价格比较优势。客观认识和评价中美双边贸易是否平衡,需要全面深入考察,不能只看货物贸易差额。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占有显著优势。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逆差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2023年为265.7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9.5%左右。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额三项因素,中美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近年来,美国对华逆差在总体贸易逆差中占比下降、对全球逆差规模攀升。事实证明,对华加征关税非但不能缩小美总体贸易逆差,反而导致美国进口成本上升,进一步扩大逆差。更关键的是,美方长期限制大量产品与技术对华出口,将贸易顺差简单归责于中国倾销、不平等竞争,毫无事实依据。

    美方意图通过单边加征关税消除贸易逆差的做法违背经济常识,不具有可行性。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背后本质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看,一国经常项目是盈余还是赤字,取决于该国储蓄和投资的关系。美国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低储蓄、高消费,储蓄长期低于投资,因此不得不通过贸易赤字形式大量利用外国储蓄,这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内生性、结构性、持续性现象。保护主义难以让美国制造业“起死回生”,加征关税更无法实现贸易“逆差清零”。同时,美国长年推行“美国掌握全球高端产业和金融定价权、一般制造业外包、美国人消费全球生产和服务”模式,就业市场萎缩,制造业下滑,就是这种模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其内政问题,应当按照内政思路来解决,不该迁怒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都享有发展壮大自己、参与全球公平竞争的基本权益,美国无权干预,更无权剥夺。

    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愿同各国共同促进自由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愿同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塑造友好型国际经贸生态。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开放,持续加强对外开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外商投资法,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改革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我们将加快拓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商签形式多样的多双边经贸协定,与各国建立更加紧密、互惠的经贸关系,让贸易伙伴更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我们将以更大力度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引导企业有序“出海”,为当地创造更多投资、就业和产业发展机遇,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稳定。

    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的稳定锚和避风港。习近平总书记3月28日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表示,中国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在过去一个时期,无论是应对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都为全球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具备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坚实基础和强大韧性。同时,中国经济向“新”而行,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速涌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长期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政策环境的确定性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形成鲜明对比。正是因为这种难能可贵的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看多看好中国市场和发展前景。中方欢迎全球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共同分享中国市场发展的巨大机遇。

    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自2018年11月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每年均在上海举办,参展国家和意向成交金额逐年增长,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超5000亿美元。2024年,中国进口总额为18.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中国将继续挖掘进口潜力,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大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是负责任大国,决不接受任何“关税讹诈”。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世界决不会也不应该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以邻为壑的经济霸凌终将反噬自身。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责任。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国际上的事情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各国应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一点中欧是有共识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月8日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通话中强调,面对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挑战,作为全球两大主要经济体,欧盟与中国致力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公平自由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经济贸易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符合双方和世界共同利益。

    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相信公平与正义的国家,都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